官方数据显示,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.4亿。
在快节奏的当下,相亲已成为一种社交常态,“一见钟情”的迅速步入婚姻,节省时间成本;“友人以上,恋人未满”的留作备胎,彼此心照不宣;即便是没有男女之情上的好感,也可以发展成为“熟人”,在将来的事业上、人际上寻求帮助。
由此可见,相亲再也不是羞答答地“谈婚论嫁”那么简单了,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社交活动。
近来流行的年轻人相亲“新标准”,也着实让大家直呼“太现实”!
条件优越的“凤凰男”相亲被拒,原因竟在父母身上
强子毕业于名牌院校,在某世界500强企业中就职,经过几年的打拼已经跻身于中层管理岗位。
一直忙于事业的强子如今被催婚,也加入了相亲的行列。外表俊朗的他,自认为条件不错,这几年下来已经在这个二线城市里有房有车,对于相亲也是充满了期待。
他参加的是联谊会的形式,采取“流水线式”相亲,一对男女戴着面具,交流一段时间后换下一位。强子有种面试的神圣感,分别与3位女士相谈甚欢。
不过在了解到他的父母都在乡下,没有退休金,目前还以种地为生后,几位女士都打起了退堂鼓。
最后那位女士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父母有退休金才有保障,你自己再优秀也难免被拖后腿,有钱有闲的老人,在相亲中更受青睐。”
直到这时强子才反应过来,不是自己不够优秀,而是对他的家庭有所顾虑,退休金成关键指标,果然“城市套路深”。
年轻人相亲“新标准”,父母“两有一无”受欢迎
《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》显示,一线城市的单身女性,对于另一半的月收入要去普遍在13000元,新一线城市要求在8000元,对小镇男青年的要求则在3000元左右。
都说谈钱伤感情,可在涉及到自己的终身大事时,还得“谈钱”,尤其是在相亲这种场合中,把问题摊开了说,也不会感到难为情,毕竟都是以结婚为目的的。
如今在年轻人中相亲流行“新标准”,父母“两有一无”受欢迎。
“两有”——有钱(专指退休金)、有闲
在相亲对象的眼中,有钱有闲的老人,是优质家庭的标准,属于重点考察对象。有退休金的家庭,在生活上更有保障,年轻人倒还不至于去“啃老”,可还是希望老人能够自给自足,毕竟现在年轻人的压力也很大。
有闲,是说老人时间较为充裕,或者随时能从返聘岗位上下来的老人,这主要是为了将来带孩子考虑。
老人带娃成为一种普遍趋势,如果老人自己还在为生活奔波,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,年轻人“无人带娃”的尴尬也很难破解,这也是从长远考虑。
不过同时符合这“两有”标准的,基本上也就锁定了城市退休人群,他们的孩子在相亲时更有“底气”和砝码,原因很现实。
“一无”——无不良嗜好
没有不良嗜好的老人,婆媳相处更简单、轻松,产生家庭矛盾的概率会大大降低,也是好婆家的硬指标。
而且在讲究优生优育的今天,年轻人也是希望老人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,不至于给子孙“带偏”。
做到这几点,提高婚姻的幸福指数
通过相亲而组建的家庭,会幸福吗?当然!相亲是一种寻求另一半的快捷键,但婚后如何经营婚姻,靠的还是两个人的智慧。
学会角色转换
很多人觉得结婚后对方变了,其实不是他变了,而是要双方迅速实现角色转换。
比如谈恋爱时“财政自由”,看电影、下饭店都不在话下,结婚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却有很多,两个人从情侣到夫妻,需要担负起家庭的共同责任来,要尽快适应才好。
构造属于两个人的“仪式感”
实现角色转换后的两个人,并不是生活如“一潭死水”,而是也要构造属于二人世界的仪式感,提升婚姻的幸福指数。
青年作家李思圆说:我们中的大多数人,过着一种越来越不容易被感动的生活。
这是“活着”,而不是“生活”,在结婚纪念日给彼此一个小惊喜,一年来一次诗与远方的旅行,找找当年心动的感觉,仪式感并不高深,但别轻易遗忘了。
协调处理好三代人间的“亲子关系”
亲子关系不仅指年轻人与下一代之间,它还包括婆媳之间,祖孙三代人的亲子关系,需要用心去经营和打造,相互理解,互帮互助。
对于丈夫这个“中间人”的角色来说,会更加艰难,却又愈加凸显出独特的作用来,要发挥好斡旋的作用,让媳妇和亲妈都满意。
最后,你认为这个新的相亲标准有道理吗?
【免责声明】: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,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,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仅作参考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,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,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。